《七颗钻石》课堂点评

        刘腾凤老师说《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在教学中刘老师采用以读为本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这课教学中比较成功的地方:

        闪光点一:简单明了的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神奇的水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随之教师归纳并贴上相应的图片:空水罐到装满水的水罐,再到银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七颗钻石变成七颗星星。这是本文的明线,接着教师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为什么水罐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去了解水罐变化的真正原因。课堂上,无论是朗读还是想象,都围绕教学的主线展开,为教学重点服务。而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则是本文的又一条线索,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

       闪光点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教师围绕“为什么水罐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这一主线展开,围绕问题,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探讨研究,从文字中领悟内涵。这一环节设计不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也会有所加强。在课堂的实践中也收获了好的效果,每个学生都能够动起来,思考起来。

        闪光点三:抓住想象,走进内心

我们在试上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停留在文字表面,很难深入其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出文章的内涵。所以教师设计了想象的练习来作为引导的切入点,比如想象一下:小姑娘会去哪些地方找水?学生在想象的同时就体会到了她的辛苦,以及她对妈妈的爱。又如,老师让学生转换角色:你就是小姑娘,望着清亮清亮的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完全投入在那种情景之中,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这时学生便超越了文字,体会到女儿对母亲的爱。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学生的情感也在教师的引导中更加升华,如母亲如果喝了这水会怎么样,可是她怎么样做的。又如小姑娘渴到了什么程度?你有过这种感受吗?小姑娘比你渴千万倍。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姑娘依然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我们想想,小姑娘递给的是一位——过路人。这又使你感动些什么?你能代这个过路人来赞美一下小姑娘吗?通过这些想象使学生渐渐体会到爱的伟大。再加上教师打动人心的总结语,学生自然可以体会出“爱”这一主题。教师挖掘出教材中的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练习,既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拓展了文本的内容。

       闪光点四:以读促悟,想象写话

整堂课每一环节中,教师都在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采用多种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内涵。想象写话。读写结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写有了水之后,地球万物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当然还设计了一个写话,是围绕爱心展开的,二选一,让学生们自由选择。